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

山東年菜的隱藏版-虎頭雞

中秋節不管多忙都要回家看看,大概是年齡漸長,老想著要回家。這幾天還老夢到小時候跟爸媽在院子聊天的情景,其中一幕就是跟爸媽規劃著過年要吃什麼菜,老爸總是說不管怎樣,先炸兩隻雞再說。山東過年吃炸雞,可不是像肯德基那樣的吃法,而是要燉的鹹香軟爛,這道名為虎頭雞的山東年菜,有400年以上的歷史,傳聞是明朝嘉靖年間,有一個大將軍遠征到山東饒縣,好客的民眾便殺雞待客,由於大將軍不愛吃清燉的雞,有人便把雞和麵粉用油炸過,再清燉處理,大將軍吃過大加讚賞,問鄉民這道菜叫什麼名字,由於雞炸過的不規則形狀像虎頭,就隨口說是虎頭雞,而後這一獨特的吃法被將軍帶到濟南,成為知名的魯菜。

抖了半天書袋,就是要告訴你,虎頭雞可是上的了檯面的魯菜,但很奇怪的是,除了秦伯伯過年指名要吃之外,我從未在台灣的餐館見過,搜尋資料也只有大陸那邊有介紹,所以學會了這道虎頭雞,絕對能讓你上菜時虎虎生風,而且作法不困難,失敗率極低。

虎頭雞要做的好吃,首先雞要挑對,選大隻仿土雞的公雞最適合,至於要買哪個部位或全隻,倒是可依喜好購買,沒有一定限制,記得請肉販剁大塊回家好處理。雞肉先醃醬油、酒、少許味精、蔥與薑,記得雞肉醃時要翻,上薄薄一層醬油即可,以免太鹹,雞肉醃約20分鐘,裹上麵粉,將三、四顆蛋打成蛋糊備用。

準備一個油鍋,油要多到能淹過雞才行,大火加熱到用蛋糊丟入能起一點小泡泡,馬上關小火,將裹了麵粉的雞塊,一個個沾滿蛋糊,輕輕放入油鍋內泡炸。炸到微黃,開大火將油逼出,這時外觀應該略顯金黃,這時將炸雞撈出,關火油濾乾。虎頭雞說穿了是炸雞燉白菜,所以雞炸好後還未完成,等炸雞放涼固型,準備一個砂鍋或面寬的鍋子,將白菜撥葉洗淨後放入,加清水至白菜高度的八分滿,放入幾片薑與幾支蔥,開火燉到白菜軟爛應該就差不多了,記得關火前加鹽與一點點味精調味即大功告成。

看到這裡,不知有沒有讓您聯想到滷白菜,這道幾乎哪裡都吃的到的小菜,滷白菜的作法很多,其中一種就是加入蛋酥一起燉,這裡的炸雞外頭一定要裹蛋糊便是這個道理。所以虎頭雞先炸再加入白菜一起燉,當然味道就鮮甜甘美了。燉時記得不要翻動,以免炸雞皮開肉綻,整鍋糊成一團就不好看了,也記得火別開太大,以免燒焦鍋底。

這道應該是響噹噹的山東菜,大概是賣相不好,所以沒什麼人賣,變成老山東人家裡才吃的到。另外,喜歡吃的人可以一次炸多點雞,分袋冰入冰箱,要吃時拿出燉白菜即可。最後反應一下有許多人希望能看到實作照片,甚至是影片的意見,其實這點我也一直想做,可是我不知如何一個人如何邊做菜、邊拍照,且我台北住的地方廚房太小,不知如何下手?所以徵求看到此文有興趣的人,大家一起商量看看怎麼拍出圖片,而且還可以吃道地的眷村菜哦!請大家多多幫忙,在此先行謝過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